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婚恋研究室

    浅谈一见钟情

    有位朋友曾在火车上结识了一位姑娘,一天的旅途中谈得十分投机。后来他们之间又通了几封信,你就想定下终身了。他是陶醉于这种“一见钟情”之中了。他说让我“也来分享这种幸福”,可是我要说的话并不一定能为你助兴呢。

        

    一见钟情的故事,古今中外都有。有的多年来被人们传诵,成为脍炙人口的爱情佬话。而同时,也有不少酿成了悲剧。


   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,“男女授受不亲”成了一种禁律,使青年男女失去了互相了解的机会。年轻女孩子只能深守闺阁,专心女红。倘若爱情稍有荫发,便是大逆不道。在这种残酷的封建礼教压迫下,一见钟情、私订终身,儿乎成了男

    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唯一方式。这种恋爱方式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。《董解元西厢记》中描写的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,相偕出走,就是歌颂了所谓私奔的叛逆行为。我国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是一见钟情。那是在卓文君父亲举行的一次宴会上,文君倾慕相如的风采,于是夜奔相如。他们家境虽贫,但是情爱甚笃,却也其乐陶陶。


    我们小区就有个女青年,由于对婚姻大事处理得很草率,结果造成了个人的悲剧。两年前,她在某一个场合认识了一个歌舞团的演员,她很羡慕对方的工作和风度,一下子陷进了情网。一个半月以后,两人结了婚。结婚以后,她发现丈夫背着她乱搞男女关系,两人的感情终于破裂了。最后,实在过不下去,不得不带着一个孩子离婚了。

        

    有人说,一见钟情是和无产阶级感情格格不入的,是小资产阶级的恋爱观。这种说法我倒也不以为然。“一见”,首先见到的是容貌,进而是举止和谈吐。容貌的美能够给人好感,举止、谈吐和作风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,所以一见便产生好感,以至于爱慕之情是自然的。一见钟情,有的碰巧对了—双方的思想情趣大体一致。有的却没有碰对——婚后大为异趣,很难共同生活。因此,仅仅凭着一见的直观感觉,就认定将来的结合必定美满,恐怕失之草率。


    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采取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,之所以常常为人们称道,是因为他们一见之后没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对方。现今则不然了,青年们尽可用许多正当的方式相互了解对方的思想、情趣、品质。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,觉得思想差距较大,那不如早早分手,免得婚后生活常常闹矛盾。因此,我建议他们可以保持通信联系,有机会还可圳利用假期多见面谈谈,广泛地了解对方的思想、志趣,最好不要很快定下终身。尽管青年们谈恋爱时很少有人尽量暴露缺点的,可我觉得他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不足之处都告诉她。有人说得好:“择偶须谐千秋业,爱有源头情不竭”。如果你找到的是有着共同事业心的伴侣,那你也能享受到居里夫妇那样的幸福。

页次:/ 每页[]项 共[]条记录